36693人加入学习
(0人评价)
技术实务

消防工程师习题集

价格 免费
课程还未发布,不允许加入和购买

1.燃烧三要素:可燃物助燃物引火源

2.爆炸:是指物质由一种状态迅速地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功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或者气体、蒸气在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等现象。特征:爆炸点周围发生剧烈的压力突变。

3.自燃:是指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火源的作用时,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燃烧。

4.闪燃:是指可燃性液体挥发出来的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的浓度或者可燃性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遇明火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

5.喷溅:是指在重质油品燃烧过程中,随着热波温度的逐渐升高,热波向下传播的距离也加大,当热波达到水垫时,水垫的水大量蒸发,蒸汽体积迅速膨胀,以至把水垫上面的液体层抛向空中,向罐外喷射的现象。

6.扩散燃烧的特点:燃烧比较稳定,火焰温度相对较低,扩散火焰不运动,仅在喷口进行燃烧不发生回火现象)。

7.预混燃烧:是指可燃气体、蒸气预先同空气(或氧)混合,遇引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

8.沸溢形成的条件:沸程宽,密度相差大含有乳化水黏度较大

9.分解燃烧:可燃固体,如木材、煤、合成塑料、钙塑材料等,在受到火源加热时,先发生热分解,随后分解出来的可燃性气体(自由基)与氧发生燃烧反应。

10.无焰燃烧:可燃固体(如木炭、焦炭、铁、铜等)的燃烧反应是在其表面由氧气和可燃物质直接作用而发生的燃烧。又称异相燃烧。

11.固体燃烧方式及代表物质:a)蒸发燃烧:硫、磷、钾钠、蜡烛、松香、樟脑、萘等可燃固体;b)表面燃烧:木炭、焦炭、铜、铁等;c)分解燃烧:天然物质(木材、草、棉花、煤等)和人工合成物质(橡胶,塑料,纺织品等);d)阴燃:纸张、锯末、纤维织物、胶乳橡胶等。

燃烧形式的划分不是绝对的!!!

12.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越小。

13.燃烧产生的烟气除有毒性之外,还具有一定的减光性。

14.液体可燃物是否发生燃烧与液体的蒸汽压、闪点、燃点和蒸发速率等参数密切相关;燃烧速率的快慢与液体可燃物的燃点和化学活泼性密切相关。

 

[展开全文]
伍思源 · 2020-04-15 · 第一章 燃烧 0

3

60.下列厂房或生产部位的火灾危险性不属于乙类的有(   )。

 

  • A.

    松针油精制部位

  • B.

    桐油制备厂房

  • C.

    润滑油的再生部位

  • D.

    樟脑提炼厂房

  • E.

    香料厂的乙酸松油脂部位

正确答案是 B,C,E, 你未答题

[展开全文]
【知识点】1  爆炸极限和自燃点是评定气体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指标。
可燃气体的爆炸浓度极限范围越大,爆炸下限越低,越容易与空气或其它助燃气体形成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其火灾爆炸危险性越大。
可燃气体的自燃点越低,遇有高温表面等热源引燃的可能性越大,火灾爆炸的危险性越大。
另外,气体的化学性质活泼与否、扩散性和相对密度、带电性和受热膨胀性等也都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其火灾危险性。气体的化学活泼性越强,发生火灾爆炸的危险性越大;气体在空气中的扩散速度越快,火灾蔓延扩展的危险性越大;相对密度大的气体易聚集不散,遇明火容易造成火灾爆炸事故;易压缩液化的气体遇热后体积膨胀,容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可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还在于气体极易引燃,一旦燃烧,速度极快,多发生爆炸式燃烧,甚至还会出现爆轰,危害很大,往往难以控制和扑救。

【知识点】2  对于绝大多数可燃固体来说,熔点和燃点是评定其火灾危险性的主要标志参数。熔点低的固体易蒸发或气化,燃点也较低,燃烧速度也较快。许多熔点低的易燃固体还有闪燃现象。固体物料由于组成和性质存在较大差异,所以各有其不同的燃烧特点和复杂的燃烧现象,增加了评定火灾危险性的难度。火灾危险性评定的指标不一。例如,评定粉状可燃固体是以爆炸浓度下限作为指标的;评定遇水燃烧固体是以与水反应速度快慢和放热量的大小为指标。
评定自燃性固体物料是以其自燃点作为指标。
评定受热分解可燃固体是以其分解温度作为评定指标。

【知识点】3  氢气站火灾危险性应为甲类。
氨,也称氨气,其爆炸下限为15%,其火灾危险性应为乙类,常见的乙类可燃气体还有一氧化碳、发生炉煤气等。
对于氧气站或空气分离厂房(空分厂房),其火灾危险性也为乙类。
镁粉厂房易产生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其火灾危险性应为乙类,类似的还有铝粉厂房、金属制品拋光部位等。

【知识点】4  】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生产的火灾危险性特征,应为丙类:
1)闪点>60℃的液体。2)可燃固体。
木材属于可燃固体,其火灾危险性应为丙类。
植物油常见的两种制作工艺是精炼法和浸出法。
精炼法是通过蒸馏、脱胶等工艺制作出油品,其闪点大于60℃,故植物油加工厂的精炼部位的火灾危险性应为丙类;
浸出法制油是应用萃取的原理。选择某种能够溶解油脂的有机溶剂,使其与经过预处理的油料进行接触(浸泡或喷淋),使油料中油脂被溶解出来的一种制油方法。浸出法选用的溶剂主要是烃类化合物。国内现行浸出工艺采用的轻汽油,以己烷为主要成分,己烷的闪点约为-25℃,故将植物油加工厂的浸出车间的火灾危险性划为甲类;
沥青的闪点为204.4℃,其火灾危险性应为丙类。

【知识点】5  常温下使用或加工不燃烧物质的生产,其火灾危险性为戊类。
石棉属于不燃烧物质,其火灾危险性为戊类;
仪表、器械或汽车的装配车间,其生产中使用或加工的固体物质在空气中受到火烧时,不着火、不微燃、不碳化,不会因使用的原料成品或成品引起火灾,故该类型的装配车间的火灾危险性为戊类;
电视机、收音机的装配厂房,由于其成品中含有大量可燃固体,故该类型的装配车间的火灾危险性为丙类。

【知识点】6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3.1.2-1,当一座厂房内或防火分区内有不同性质的生产时,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丁类、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小于10%),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知识点】7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3.1.2,同一座厂房或厂房的任一防火分区内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生产时,厂房或防火分区内的生产火灾危险性类别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当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易燃、可燃物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按实际情况确定;当符合下述条件之一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
1)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建筑面积的比例小于5%或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火灾事故时不足以蔓延至其他部位或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采取了有效的防火措施。
2)丁、戊类厂房内的油漆工段,当采用①封闭喷漆工艺,②封闭喷漆空间内保持负压,③油漆工段设置可燃气体探测报警系统或自动抑爆系统,且④油漆工段占所在防火分区建筑面积的比例不大于20%。
该厂房的亚麻除尘部位占本层面积的比例约为200÷3000≈6.7%>5%,所以该厂房的火灾危险性应按较大的部分确定。
亚麻除尘部位会产生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故其火灾危险性为乙类。

【知识点】8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 -2014,2018年版)3.1.3条文说明表3, 水泥、竹制品、自熄性塑料制品、橡胶制品的火灾危险性分别为:戊类、丙类、丁类、丙类。

【知识点】 9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3.1.3条文说明表3, 储存陶瓷棉仓库、储存水泥刨花板仓库、储存电视机仓库、储存袋装面粉仓库的火灾危险性分别为:戊类、丁类、丙类、丙类。

【知识点】10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3.1.3条文说明表3,乙类第6项漆布及其制品,油布及其制品,油纸及其制品,油绸及其制品。

【知识点】11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3.1.3条文说明表3,人造纤维织物的火灾危险性为丙类,A项应为丙类仓库,A项错误;汽油仓库火灾危险性为甲类,D项应为甲类仓库,根据3.1.1,金属冶炼厂房的火灾危险性为丁类,苯乙酮厂房的火灾危险性属于丙类

【知识点】12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3.1.1条文说明表1,金属冶炼厂房、金属锻造厂房、金属铆焊厂房、金属抛光车间、金属铸造厂房的火灾危险性类别分别为:丁类、丁类、丁类、乙类、丁类。 

【知识点】13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3.1.1条文说明表1,松针油精制部位、桐油制备厂房、润滑油的再生部位、樟脑提炼厂房、香料厂的乙酸松油脂部位的火灾危险性分别为乙类、丙类、丙类、乙类、丙类。

【知识点】14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3.1.1条文说明表1, 该厂房的火灾危险性为丙类,根据3.1.2-1,火灾危险性较大的生产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建筑面积的比例小于5%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则该喷漆工段的建筑面积应小于1200×0.05=60m2。

【知识点】15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14(2018年版)3.1.3,硝化棉、赤磷、硝酸铜、镁粉、漆布的火灾危险性分别为甲类、甲类、乙类、乙类、乙类,C、D、E项正确。
①爆炸下限≥10%的气体(氨气、一氧化碳),②助燃气体(氧气、氟气液氯)③常温下与空气接触能缓慢氧化,积热不散引起自燃的物品(漆布及其制品、油布及其制品、油纸及其制品,油绸及其制品)。

【知识点】16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3.1.3条文说明表3,硝酸铜、硝酸汞、硝酸钴、硝酸铵、硝酸的火灾危险性分别为:乙类、乙类、乙类、甲类、乙类。

  

[展开全文]
【知识点】1   通常,建筑防火措施包括被动防火和主动防火两个方面。建筑被动防火措施主要是指建筑安全疏散设施、建筑耐火等级、建筑防火构造、建筑防火分区分隔、建筑安全疏散设施等;建筑主动防火措施主要是指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自动灭火系统、防烟排烟系统等。

【知识点】 2  建筑结构防火常用的方法主要有:适当增加构件的截面积;对钢筋混凝土构件增加保护层厚度;在构件表面涂覆防火涂料做耐火保护层;对钢梁、钢屋架及木结构做耐火吊顶和防火保护层包敷等。

【知识点】3  建筑的总平面布局要满足城市规划和消防安全的要求。
一是要根据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生产经营规模、建筑高度、建筑体积及火灾危险性等,从周围环境、地势条件、主导风向等方面综合考虑,合理选择建筑物位置。
二是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划分生产区、储存区(包括露天存储区)、生产辅助设施区、行政办公和生活福利区等。同一企业内,若有不同火灾危险的生产建筑,则应尽量将火灾危险性相同的或相近的建筑集中布置,以利采取防火防爆措施,便于安全管理。
三是为防止火灾因传导热、对流热、辐射热影响而导致火势向相邻建筑或同一建筑的其他空间蔓延扩大,并为火灾扑救创造有利条件,在总平面布置中,应合理确定各类建(构)筑物、堆场、贮罐、电力设施及电力线路之间的防火安全距离。
四是要根据各建筑物的使用性质、规模、火灾危险性,考虑扑救火灾时所必需的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和消防扑救面。

【知识点】4  建筑材料防火应当遵循的原则主要是:控制建筑材料中可燃物数量,受条件限制或装修特殊要求,必须使用可燃材料的,应当对材料进行阻燃处理;与电气线路或发热物体接触的材料应采用不燃材料或进行阻燃处理;在楼梯间、管道井等竖向通道和供人员的走道内应当采用不燃材料。

【知识点】5  划分防烟分区是为了在火灾初期阶段将烟气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便有组织地将烟气排出室外,使人员疏散、避难空间的烟气层高度和烟气浓度处在安全允许值之内。

【知识点】6  建筑安全疏散技术的重点是:安全出口、疏散出口以及安全疏散通道的数量、宽度、位置和疏散距离。基本要求是:每个防火分区必须设有至少两个安全出口;疏散路线必须满足室内最远点到房门,房门到最近安全出口或楼梯间的行走距离限值;疏散方向应尽量为双向疏散,疏散出口应分散布置,减少袋形走道的设置;选用合适的疏散楼梯形式,楼梯间应为安全的区域,不受烟火的侵袭,楼梯间入口应设覃可自行关闭的防火门保护;通向地下室的楼梯间不得与地上楼梯相连,如必须相连时应采用防火墙分隔,通过防火门出入;疏散宽度应保证不出现拥堵现象,并采取有效措施,在清晰的空间高度内为人员疏散提供引导。

【知识点】  7   】如果建筑内空间面积过大,火灾时则燃烧面积大、蔓延扩展快,因此在建筑内实行防火分区和防火分隔,可有效地控制火势的蔓延,既利于人员疏散和扑火救灾,也能达到减少火灾损失的目的。防火分区包括水平防火分区和竖向防火分区。水平防火分区是指在同一水平面内,利用防火隔墙、防火卷帘、防火门及防火水幕等分隔物,将建筑平面分为若干个防火分区、防火单元。

 

[展开全文]
邓艳 · 2019-12-28 · 第一章 概述 0
【知识点1】根据不呈现重大危险的物质和物品。该项爆炸品危险性较小,即使被点燃或引爆,其危害作用大部分局限在包装件内部,并预计射出的碎片不大,射程也不远,外部火烧不会引起包装件几乎全部内装物瞬间爆炸,二队包装外部物重大危险。例如}导火索、手持信号弹、响墩、信号火炬等军属此项。

【知识点】2易燃气体指温度在20℃,标准大气压为101.3kpa时,与空气混合有一定易燃范围的气体。例如:氢气、乙炔气、CO、甲烷等碳五以下的烷烃、烯烃,无水的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环丙烷、环丁烷、环氧乙烷,四氢化硅、液化石油气等。
【知识点】3】易燃气体分为两级。 I级是指爆炸下限<10%,或不论爆炸下限如何,爆炸极限范围≥12个百分点; II级是指10%≤爆炸下限<13%,且爆炸极限范围<12个百分点。

【知识点】4易燃气体着火或爆炸的难易程度,除受着火源能量大小的影响外,主要取决于其化学组成,而其化学组成又决定着气体燃烧浓度范围的大小、自燃点的高低、燃烧速度的快慢和发热量的多少。综合易燃气体的燃烧现象,其易燃易爆性具有以下3个特点:
1)比液体、固体易燃,且燃速快。
2)—般来说,由简单成分组成的气体,如氢气(H2)比甲烷(CH4)、一氧化碳(C0)等,比复杂成分组成的气体易燃,燃速快,火焰温度高,着火爆炸危险性大,这是因为单一成分的气体不需受热分解的过程和分解所消耗的热量。
3)价键不饱和的易燃气体比相对应价键饱和的易燃气体的火灾危险性大。这是因为不饱和气体的分子结构中有双键或三键存在,化学活性强,在通常条件下,即能与氯、氧等氧化性气体起反应而发生着火或爆炸,所以火灾危险性大。

【知识点】5气体的可缩性和膨胀性特点如下:
1)当压力不变时,气体的温度与体积成正比,即温度越高,体积越大。
2)当温度不变时,气体的体积与压力成反比,即压力越大,体积越小。
3)在体积不变时,气体的温度与压力成正比,即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气体的腐蚀性、毒害性特点如下:
腐蚀性:这里所说的腐蚀性主要是指一些含氢、硫元素的气体具有腐蚀性。如硫化氢、硫氧化碳、氨、氢等,都能腐蚀设备,削弱设备的耐压强度,严重时可导致设备系统裂隙、漏气,引起火灾等事故。目前危险性最大的是氢,氢在高压下能渗透到碳素中去,使金属容器发生“氢脆”。因此,对盛装这类气体的容器,要采取一定的防腐措施。
毒害性:一氧化碳、硫化氢、二甲胺、氨、溴甲烷、二硼烷、二氯硅烷、锗烷、三氟氯乙烯等气体,除具有易燃易爆性外,还有相当的毒害性,因此,在处理或扑救此类有毒气体火灾时,应特别注意防止中毒。

【知识点】6易燃液体分为三级:
Ⅰ级:初沸点小于或等于35℃,如汽油、正戊烷、环戊烷、环戊烯、乙醛、丙酮、乙醚、甲胺水溶液、二硫化碳等。
Ⅱ级:闪点小于23℃,且初沸点大于35℃,如石油醚、石油原油、石脑油、正庚烷及其异构体、辛烷及其异辛烷、苯、粗苯、甲醇、乙醇、噻吩、吡啶、香蕉水、显影液、镜头水、封口胶等。

【知识点】7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易燃性、爆炸性、受热膨胀性、流动性、带电性、毒害性。 (易爆毒瘤热电)

【知识点】8  有机过氧化物的火灾危险特性可归纳为以下两点:
(1)分解爆炸性         (2)易燃性
此外,有机过氧化物一般容易伤害眼睛,如过氧化环已酮、过氧化叔丁醇、过氧化二乙酰等,都对眼睛有伤害作用。因此,应避免眼睛接触有机过氧化物。 

【知识点】9 易燃液体的火灾危险性主要表现为:易燃性、爆炸性、受热膨胀性、流动性、带电性、毒害性。E项属于易于自燃的物质的火灾危险性。 

 

[展开全文]
【知识点1】I级:爆炸下限<10%,或者不论爆炸下限如何,爆炸极限范围≥12个百分点。  II级10%≤爆炸极限≤13%,并且爆炸极限范围<12个百分点。实际应用中,通常将爆炸下限<10%的气体归甲类火险物质,爆炸下限≥10%的气体归乙类火险物质。【知识点2】粉尘爆炸主要有以下几点:1)与可燃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和下降速度都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爆炸的破坏性和对周围的烧毁程度较严重。而且,有的粉尘爆炸会随着爆炸的延续,反应速度哈爆炸压力呈现跳跃式加快和升高,具有离起爆点越远破坏越严重的特点。  2)粉尘初始爆炸产生的气浪会使沉积粉尘扬起,在新的空间内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从而可能会发生二次爆炸。二次爆炸往往比初次爆炸压力更大、破坏更严重,在连续化生产系统中,二次爆炸甚至可能连续出现形成连锁爆炸,有的能达到爆轰的程度。  3)粉尘爆炸比气体爆炸所需的点火能大、引爆时间长、过程复杂,所以,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通过仪器装置探测爆炸的前兆,及时采取有效遏制爆炸的发展。  【知识点3】爆炸有着不同的分类,按物质产生爆炸的原因和性质不同,通常将爆炸分为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三种。1)物质因状态变化导致压力发生突变而形成的爆炸叫物理爆炸。物理爆炸的特点是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均不改变例如:蒸汽锅炉因水快速汽化,容器压力急剧增加、压力超过设备所能承受的强度而发生的爆炸;压缩气体或液化气钢瓶、油桶受热爆炸等等。   物理爆炸虽然本身没有进行燃烧反应,但它产生的冲击力课直接或间接地造成火灾。   2)化学爆炸是由于物质急剧氧化或分解产生温度、压力增加或两者同时增加而形成的爆炸现象。化学爆炸前后,物质的化学成分和性质均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各种炸药 的爆炸和气体、液体蒸气及粉尘与空气混合后形成的爆炸都属于化学爆炸。  【知识点4】除助燃物条件外,对于同种可燃气体,起爆炸极限受以下几方面影响:1)火源能量的影响:引燃混合气体能量越大,可燃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2)初始压力的影响:可燃混合气体初始压力增加,爆炸范围增大、危险性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干燥的CO和空气混合气体初始压力上升,起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3)初温对爆炸极限的影响:混合气体初温越高,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大,爆炸危险性越大。  4)惰性气体的影响:可燃混合气体中加入惰性气体,会使爆炸极限范围变小,一般上限降低,下限变化比较复杂。当加入惰性气体超过一定量以后,任何比例的混合气体均不能发生爆炸。  【知识点5】对于同种可燃气体:起爆炸极限受以下四个方面影响:1)火源能量:引燃混气体的火源能量越大,可燃混合气体爆炸极限范围越宽,爆炸危险性越大。  2)初始压力:可燃混合气体初始压力增加,爆炸范围增大,爆炸危险性增加。值得注意的是:干燥的CO和空气混合气体初始压力上升,起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3)初温:混合气体初温越高,混合气体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大,爆炸危险性越大。  4)惰性气体:可燃混合气体中加入惰性气体,会使爆炸极限范围缩小,一般上限降低,下限变化比较复杂。当加入惰性气体超过一定量以后,任何比例的混合气体均不能发生爆炸。  【知识点6】机械火源:撞击、摩擦 ;   热火源:高温热表面、日光照射并聚焦;  电火源:电火花、静电火花、雷电;   化学火源:明火、化学反应热、发热自燃。  【知识点7】遇水遇酸燃烧性的物质,着火时着火时不能用水及泡沫灭火剂扑救 ,应用干沙、干粉灭火剂、二氧化碳灭火剂等进行扑救。有些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如金属碳化物、硼氢碳化物、放置于空气中即具有自燃性,有的(如氢化钾)遇水能生成可燃气体放出热量二具有自燃性。因此这类物质的储存必须与水以及潮气隔离。  一些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如碳化钙(电石)等,遇水作用生产可燃气体,并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知识点】8同一种物质一般氧气中的爆炸极限比空气爆炸极限“宽”   粉尘的爆炸极限通常用质量(g/m3)表示     【知识点】9对于可燃气体、液体蒸汽和粉尘等不同形态的物质,通常以与空气混合后的体积分数或单位体积中的质量等来表示与火源会发生爆炸的最高或最低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   干燥的CO和空气的混合气体,压力上升,起爆炸极限范围缩小。  【知识点10】可燃气体爆炸由于受体积能量密度的制约,爆炸威力相对较小。  粉尘初始爆炸在新的空间内形成爆炸性混合物,从而可能会发生二次爆炸。  与可燃气体爆炸相比,粉尘爆炸压力上升和下降速度都较缓慢,较高压力持续时间长,释放的能量大,爆炸的破坏性和对周围可燃物的烧毁程度比较严重。

 

[展开全文]
邓艳 · 2020-09-03 · 第三章 爆炸 0

【知识点1】按照国家标准《火灾分类》(GB/T4968-2008)的规定,火灾分为ABCDEF六类

【知识点2】按照国家标准《火灾分类》(GB/T4968-2008)的规定,火灾分为ABCDEF六类。(固液气金电烹饪)  A类火灾: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等火灾。

B类火灾:液体或可融化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等火灾。

C类火灾: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氢气、乙炔等火灾。

D类火灾:金属火灾如钾、钠、钛、镁、锆、锂等火灾。

E类火灾:带电火灾。物体带电燃烧的火灾。如变压器等设备的电气火灾等。

F类火灾:烹饪器具内的烹饪物(如动、植物油脂)火灾【知识点3】313151划线原则确定 

 根据国务院2007年4月9日颁布的《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493号)中规定的生产安全事故等及标准,消防部门将火灾相应地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个火灾等级。1)特别重大:是指死亡30人以上或者重伤100人以上或者一亿元以上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2)重大火灾:十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火灾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火灾5000万以上亿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3)较大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1000万以上5000万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  4)一般火灾: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财产损失的火灾。注:以上包括本数,以下不包括本数。

【知识点4】2018年,全国因吸烟引发的火灾占总数的7.3%,全国因生活用火不慎占总数的21.5%,全国因生产作业不慎的火灾占总数的4.1%。全国因玩火引发的火灾占总数2.9%

【知识点5】热量传递有三种基本方式及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建筑火灾中,燃烧物质放出的热量通常是以上三种方式传播。  热传导又称导热,属于接触传热,是连续介质就地传递热量而又没有各部分之间相对的宏观位移、冷热流体相互掺混引起热量传递的方式。辐射是物体通过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方式。热辐射时因热的原因而发出辐射的现象。辐射换热时物体间一辐射的方式进行的热量传递。与导热和对流不同的是热辐射在传递能量时不需要互相接触即可进行,所以它是一种非接触传递能量的方式。

【知识点6】建筑发生火灾过程中,一般来说,通风孔面积越大,热对流的速度越快,通风孔洞所处位置越高,对流速度越快。热对流对初期火灾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知识点7】控制引火源通常的做法有禁止明火、控制温度、使用无火花和静电消除设备、接地避雷、设置火星熄灭装置等。

【知识点8】重大火灾是指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重伤50人以上100人以下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以下直接经济财产损失的火灾。乙醇属于液体B类火灾。乙醇不属于沸溢性油品,因此燃烧是不会产生沸溢。

【知识点9】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有电气、吸烟不慎、生活用火不慎、生产作业不慎、玩火、放火和雷击等。

[展开全文]
邓艳 · 2019-12-28 · 第二章 火灾 0
【知识点1】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备条件,及可燃物、助燃物和引火源通常称为燃烧三要素  【知识点2】爆炸是指一种物质迅速第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以机械的形式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或是气体、蒸气在瞬间发生剧烈膨胀等现象。自燃是指在没有外部火源的作用时,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产生的燃烧。 闪燃时指可燃液体挥发出来的蒸气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浓度或可燃固体加热到一定温度后,遇明火发生一闪即灭的燃烧。  喷溅是指在重质油品燃烧过程中,随着热波温度逐渐升高,热波向下传播的距离也加大,当热波达到水垫时,水垫的水大量蒸发,蒸汽体积迅速膨胀、以至把水垫上面的液体层抛向空中,向罐外喷射的现象  【知识点3】扩散燃烧特点为:燃烧比较稳定,火焰温度相对较低,扩散火焰不运动、可燃气体与气体氧化剂的混合在可燃气体喷口进行,燃烧过程中不发生回火现象(火焰缩入火孔内部的现象)  【知识点4】预混燃烧是指可燃气体、蒸气预先同空气(或氧)混合,与引火源产生带有冲击力的燃烧。  【知识点5】形成沸溢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原油具有形成热波的特性,即沸程宽、密度相差较大2原油中含有乳化水,水遇热波变成蒸气3原油粘度大,使水蒸气不容易从下向上穿过油层。  【知识点6】可燃固体如木材、煤、合成塑料、钙塑材料等,在受到火源加热时,先发生热分解,随后分解出的可燃挥发分与氧发生燃烧反应,这种形式的燃烧一般称为分解燃烧。  【知识点7】可燃固体(如木炭、焦炭、铁、铜等)的燃烧反应时在其表面有氧和物质直接作用而发生的称为便面燃烧,这是一种无火焰的燃烧,有时又称之为异相燃烧。  【知识点8】固体燃烧方式:1蒸发燃烧:硫磷钾钠松香蜡烛等可燃固体   2表面燃烧:木炭、焦炭、铁铜     3分解燃烧:天然物质如木材、草、棉花、煤等,以及人工合成物质如:橡胶塑料纺织品等,都能发生分解燃烧   4阴燃:纸张、锯末、纤维织物、胶乳橡胶等。  【知识点9】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反之则越小。  【知识点10】燃烧的烟气除有肚脐性外还有一定的减光性。  【知识点11】1可燃固体加热时直接升华,蒸气与氧气发生燃烧反应属于蒸发燃烧。  2固体表面由氧气和可燃物直接作用而发生,这种燃烧方式称为表面燃烧,表面燃烧是一种无火焰燃烧,有时又称为异相燃烧    3分解燃烧时先发生热分解,分解出的“可燃挥发分子”与氧发生燃烧并非固体小颗粒。    4阴燃时固体材料特有的燃烧形式,但其能否发生主要取决于固体材料自身的理化性质及其所处的外部环境;很多固体材料(如纸张、锯末、纤维织物、胶乳橡胶等)都能发生阴燃。这是因为这些材料受热分解后能产生刚性结构的多孔炭,从而具备多孔蓄热并持续燃烧的条件。  5可燃固体在空气不流通、加热温度较低、分解出的可容纳挥发分较少或逸散较快或含水分较多等条件下,往往发生只冒烟而无火焰的燃烧现象,称为阴燃。  【知识点12】液体可燃物能否发生燃烧与液体的蒸气压、闪点、沸点和蒸发速率等参数密切相关,燃烧速率的快慢与液体可燃物的燃点轰燃化学活性密切相关。

 

[展开全文]
邓艳 · 2020-09-03 · 第一章 燃烧 0

授课教师

一级消防名师

课程特色

作业(9)

最新学员

学员动态

王海豹 开始学习 第二章 火灾
符芳友 开始学习 第三章 建筑分类与耐火等级
符芳友 开始学习 第一章 燃烧
刘玲3 开始学习 第一章 概述
刘玲3 加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