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792人加入学习
(1人评价)
2021年心理咨询师-《职业技能》精讲课
价格 ¥ 1280.00
该课程属于 2021心理咨询师(中科院)-零基础速成直通班 请加入后再学习

人本主义学派把自我实现作为咨询的目标。如人本主义代表人物马斯洛认为,咨询的终极目标是帮助求助者发展成为一个健康、成熟并能自我实现的人。罗杰斯提出,咨询应使求助者变得可以自主,不过分苛求,而整个人可以有较好的组织和整合。帕特森(C.H.Patterson)认为,咨询的目标是协助求助者成为一个负责、独立、能自我实现的人,使之有能力决定自己的行为。

商定咨询目标的时机:经过心理诊断阶段,咨询师已经对求助者的具体问题、心理问题有了较为全面、深刻的了解,也知晓了求助者问题的原因、严重程度及持续的时间等,也掌握了求助者的认知、行为、情绪及个性等。在这种前提下,根据心理咨询的流程,就可以与求助者协商,其中咨询方案是什么,咨询目标是什么。

商定咨询目标,需要双方共同参与共同配合,如果难以统一,以求助者的目标为主。

在与求助者进行交谈时,要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相应的会谈方式。应考虑到求助者的因素有:1)年龄特征,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个体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2)性格特征,求助者是具有不同个性的人,为此,交谈的方式方法应有所不同;3)问题特征,不同的心理问题需要不同的交谈方式;4)文化特征,人的心理行为受到文化因素的制约,因此,充分考虑到社会文化环境和个体价值观念是必要的。

咨询是终极目标与具体目标的关系是:从终极目标着眼,从具体目标着手。

精神分析学派的咨询目标是潜意识意识化,人本主义将自我实现作为目标,行为主义将行为改变作为目标,完形学派的咨询目标是觉察与打下,承担责任,理性情绪学派的目标是消除对人生的自我失败观,更能容忍更有理性的生活,交互分析学派的咨询目标是成为自主性的人。

收集资料时,要围绕7个问题进行:1)who?他是谁?2)what?发生了什么事?要了解事情发生的细节。3)when,什么时候发生的?4)“where”,在哪里发生的?5)“why”,为什么会发生?;6)“which”,与哪些人相关?7)“How”,事情是如何演变的?其中,了解求助者是一个怎么样的人(who),如求助者的基本性格特征、成长过程、兴趣爱好、能力等,以及求助者成长的家庭环境以及目前的生活状况,是最重要的。

深入了解求助者时,可以参照的思路:①明确求助者想要解决的问题。②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③通过对求助者言行的反应,澄清求助者的真实想法。④深入探讨求助者具体和心理问题的深层原因(这是咨询师重要且关键的一步)。

咨询目标的特征有: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积极的,具体或量化的,可行的,可以评估的,双方接受的,多层次统一的。题干中的数据是量化咨询目标。

人本主义学派把自我实现作为心理咨询目标。不同的心理咨询流派有不同的心理咨询目标。人本主义关键词;尊重、潜能、价值、自我实现。

心理咨询的目标属于心理学范畴。涉及心理障碍、心理适应、心理发展等方面的问题。只有属于心理学范畴的认知、行为、情绪、个性等方面的内容才能成为咨询目标。改善睡眠属于生理范畴。

所谓求助者的“主要问题”,就是求助者最关心、最困扰、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一定是最先提出来的

按照马斯洛的观点,自我实现的人有以下一些共同特点:良好的现实性知觉;乐于接纳自然、他人和自己;自发性、单纯性和自然性;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有独处和自立的需要;自主的、独立于环境和文化的倾向性;保持新奇不衰的鉴赏力;有神秘的感受和高峰体验;有社会兴趣;有创造性;抗拒盲目遵从;有强烈的审美感;有幽默感,等等。

咨询师需要理解,咨询的任务是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因此咨询目标应该是属于心理学的范畴。只有属于心理学范畴的认知、行为、情绪、个性等方面的内容才有可能成为咨询目标。

同一个求助者可以有多个咨询目标,目标与目标之间,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具体目标与长远目标应该是统一的。双方目标不一致时,应该以来访者的目标为主。不同求助者的终极目标都是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充分实现人的潜能,达到人格完善,最终拥有健康、快乐的生活,而不同来访者的具体目标又是独特的。

咨询目标的特征有: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积极的,具体或量化的,可行的,可以评估的,双方接受的,多层次统一的。近期目标:改变认知和行为,摆脱负面情绪。培养良好人格特征是远期目标。

心理咨询的近期目标是解决求助者的情绪问题和认知问题,远期目标是激发求助者潜能、促进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完善和发展求助者的人格。

 

[展开全文]
席丽媛 · 2021-10-11 · 第二章 咨询目标 0

“完整的接纳”即尊重,意味着接纳一个人的优点和缺点,而不是仅接受求助者的光明面,排斥其消极面。尊重也意味着接纳一个价值观和自己不同甚至差距很大的求助者,并与之平等交流。

真诚与说实话之间既有联系,又不能划等号。咨询师表达真诚应遵循一个基本原则,即对求助者负责,有助于求助者成长,这一原则适用于整个咨询过程。而且真诚不仅仅表现在言语中,非言语行为尤其是咨询中的实际表现更是表达真诚的最好方法。因此,咨询师的真诚并不是什么都可以随意地说出来,那些有害于求助者或有损于咨询关系的话,一般就不宜表达。

共情是咨询师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理解和体验。共情在心理咨询中的意义:咨询师通过共情,使求助者感到自己是被理解、接纳的,从而促进良好的咨询关系的建立。

共情是最为关键的咨询特质,共情是体验求助者的内心世界,共情就是把握求助者的情感与思维,咨询师的共情不是要求必须有与求助者相似的经历感受,而是能设身处地地理解。

正确的咨询态度包括的五种要素包括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

真诚不等于实话实说,咨询师表达真诚应遵循既对求助者负责,又利于求助者成长的原则。

尊重的心理学核心和本质含义是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接纳,既接纳求助者积极、光明、正确的一面,也要接纳其消极、灰暗、错误的一面;既接纳和咨询师自己相同的一面,也要接纳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一面;既接纳咨询师喜欢、赞同的一面,也要接纳咨询师厌恶、反对的一面;既接纳求助者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也要接纳其认知、行为、情绪、个性等。

真诚指咨询师对求助者的态度真诚,咨询师以“真实的我”“真诚的我”的角色帮助求助者,没有防御式伪装,不把自己隐藏在专业角色下,不带着“咨询专家”的假面具,表里如一、真实可信地置身于与求助者的关系中。

咨询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受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双重影响。首先,心理咨询师的咨询理念、咨询态度、个性特征等对咨询关系的建立与维护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咨询态度不仅仅是单纯的方法,而是心理咨询师职业理念和人性的表达。其次,求助者的咨询动机、合作的态度、期望程度、悟性水平、自我觉察水平、行为方式以及对心理咨询师的反应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咨询关系及咨询效果。

第一,咨询师视角需要转变,务必要从求助者的角度而不是自己的角度看待求助者及其存在的问题。第二,共情的基础不是有与求助者相似的经历和感受,而是要设身处地地理解求助者及其问题。第三,表达共情不能一视同仁,而是因人、因事而异,视情而定。第四,表达共情应把握时机,共情应该适度,才能恰到好处。第五,表达共情要善于实现咨询师一求助者之间的角色转换。第六,表达共情还应善于使用躯体语言,注重姿势、目光、声音、语调等表达。第七,表达共情应考虑求助者性别、年龄、文化习俗等特征。第八,咨询师应不断验证是否共情,得到反馈后要及时修正。

咨询中认真、耐心、不厌其烦.是热情的最好表达。

尊重的意义:(一)尊重意味着咨询师对求助者无条件的接纳,(二)尊重意味着平等,(三)尊重意味着礼貌,(四)尊重意味着信任,(五)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六)尊重意味着真诚

积极关注的目的是促进求助者自我发现与潜能开发,达到心理健康地全面发展,这也是咨询的最高目标。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是保证心理咨询成功的必要条件。

当心理咨询师难以接纳求助者时,可以转介,这本身也是对求助者的一种尊重。

按照罗杰斯的观点,共情是指体验求助者内心世界的能力。共情的具体含义包括:第一,咨询师通过求助者的言行,深入对方内心去体验他的情感与思维。第二,咨询师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握求助者的体验与其经历和人格之间的联系,更深刻理解求助者的心理和具体问题的实质。第三,咨询师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的共情传达给对方,表达对求助者内心世界的体验和所面临问题的理解,影响对方并取得反馈。

建立良好关系的五个原则:尊重、热情、真诚、共情、积极关注。

热情与尊重相比,与求助者的距离更近些。尊重是以礼待人,平等交流,富有理性的色彩,而热情则充满了浓厚的感情色彩。仅有尊重而没有热情,咨访之间会显得有些公事公办,两者结合,才能情理交融,感人至深。热情体现在咨询的全过程,从求助者进门到离去,咨询师都应热情、周到,要让求助者感到自己受到了最友好的接待。

真诚的定义是指咨询师对求助者态度真诚,以“真实的自我”帮助求助者,不带防御式伪装,不把自己隐藏在专业角色下,不戴“咨询专家”的面具,表里如一的置身与咨询关系中。

咨询师在对求助者积极关注上,应当注意的要点:①积极关注就是辩证、客观地看待求助者;②积极关注就是帮助求助者辩证、客观的看待自己;③避免盲目乐观;④反对过分消极;⑤立足求实求是。

[展开全文]
席丽媛 · 2021-10-11 · 第二章 建立关系 0

1.心理诊断中,应避免“贴标签”,应以现实的临床表现为依据。2.对难以确定诊断的案例,力争通过会诊解决问题。

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要力求与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相鉴别。心理冲突的性质,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严重心理问题是常形的心理冲突,而可疑神经症是变形的心理冲突。

躁狂发作的患者,在发病急性期,经常会出现自知力缺乏的情况。而自知力缺乏,对于患者而言,意味着治疗可能不充分,带来的后果是,不能有效治疗疾病,还会导致一些严重事件的发生。

严重心理问题,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地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一下。

[展开全文]
席丽媛 · 2021-10-11 · 第一章 心理问题的诊断 0

心理咨询师必须明确自己的工作范围,因为有些问题即使和心理有关,也不是心理咨询所能解决的,有些问题心理咨询可能只是部分地起作用。对此,心理咨询师要有自知之明,不能包揽一切。例如:夫妻俩已经决定要离婚,想问一下孩子由谁来抚养比较好,心理咨询师可以提供参考意见;股民们要选择什么股票,应该找股评家咨询,但因炒股票失利引起的焦虑情绪可找心理咨询师。此外,老年痴呆、儿童智残、器质性病变、精神病性问题等都应及时地转到有关科室。

一些精神病性问题的早期症状可能不典型,而一些神经症性问题也会出现某些思维和行为的异常,心理咨询师要全面综合地分析所获得的各项资料,透过现象看本质,力求做出早期诊断,如有困难,应及时采取会诊或转诊措施。

心理咨询人员对资料整理分析之后,必须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就严重程度和归类诊断方面,形成大致的判断,以基本确定求助者心 理活动的薄弱环节。

[展开全文]
席丽媛 · 2021-10-11 · 第一章 工作范围 0

引起心理问题的关键点内涵有二:一、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二、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并随着生活环境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是无论形式如何改变,其本身的性质不变。

 

[展开全文]
席丽媛 · 2021-10-11 · 第一章 关键点 0

报告临床情况的人不是求助者自身,而是其亲友或转诊的中介人,由于亲友和中介人受专业知识、职业特点的影响,使他们对问题的客观性质不能按专业要求作出评价,所以,心理咨询人员应当去伪存真地审视这类资料。而在整理资料时,来自亲友和中介人的资料,应首先判断其真实程度并给予说明后,方可使用。

资料的可靠性是解释临床资料的先决条件。

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的资料:第一,询问求助者以往是否去过医疗机构,详细阅读就诊的病历和有关资料。第二,询问求助者以往是否去过其他心理咨询机构,其心理咨询过程如何。

影响资料可靠性的可能因素包括1.暗示2.早期印象3.求助者的处境和人格特点。

验证临床资料可靠性的方法有三种:1.使用补充提问2.使用问卷和心理测验3.比较同一资料的不同来源。

对求助者的会谈内容进行区分和鉴别十分重要。1.做程度上的区别,可能存在不一致或夸张。2.需要区分情绪(或想法)与行为,对决定咨询措施是重要的。3.对会谈内容的真伪进行鉴别,特别对神经症求助者,由于他们有一种无意识的病因否认倾向,所以不能完全按求助者谈的内容对症状归因。另有的求助者所述原因与其症状可能无必然联系。4.关键问题具体化,无关问题不深究。

搜集临床资料的主要途径有:主诉,家属报告,摄入性会谈,临床观察,心理测验,作品分析,其他。

[展开全文]
席丽媛 · 2021-10-11 · 第一章 资料的整理与评估 0

国外的测评工具,需经过本土化修订后方可使用。

测量结果如果与临床观察、会谈法的结论相左,不可轻信任何一方,必须重新进行会谈,然后再进行测评。

诊断阶段:此阶段的内容包括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通过摄人性谈话、观察了解、心理测验等收集求助者的相关信息,明确求助者的问题、产生问题的原因、问题的严重程度,最终做出明确的心理诊断。

咨询师选用心理测验,程序上:应向求助者说明选用量表对确诊的意义并征得求助者同意,其次应根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最后测量结果如果雨临床观察,会谈的结论不一致,不可轻信一方,必须重新进行会谈,然后再进行测评。

第一,不得乱用心理测验。所谓乱用心理测验,是指:①目的不明确、依据不充分地随意使用;②单纯依据心理测验结果,不与临床表现相对照,片面地下定义和制定矫治措施;⑨未查明某种心理测验自身的可靠性(信度、效度)以及常模的时限就给来访者使用;④在评估目的以外使用心理测验;⑤不按心理测验的程序要求和操作规定实施心理测验;⑥超出某种心理测验自身功能,主观地对数据和结果进行解释;⑦使用盗版软件实施心理测验:⑧将直接翻译而未经修订的测验工具用于临床。第二,不得使用“地毯式轰炸”方式实施心理测验。①没有充分观察、访谈、调查,形成初步印象,批量使用测验;②为了经济效益,使用针对性不强的测验。

心理咨询师要了解来访者心理健康水平以及自我功能状况,包括来访者基本的感知觉、认知、外表、语言和思维、情感和心境、定向力和意识、判断力和自知力,以及来访者的现实检验能力等。

[展开全文]
席丽媛 · 2021-10-11 · 第一章 心理测验 0

心理咨询师的提问只是表达自己的看法,而非推动求助者的自我探索,这是解释性问题。

会谈内容的选择是极重要的,特别是把会谈作为治疗手段时,会谈的内容必须认真选择。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可有以下几条:1.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2.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3.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

无论采用哪种咨询心理学的理论,在临床操作中都必须采集客观的背景材料。人们经常选用桑德伯格制定的一个提纲。桑德伯格提纲中人口学资料: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收入、婚姻、住址、出生日及地点、宗教、教育、文化水平和文化背景。

心理咨询师通过刺激求助者来控制会谈方向,这是情感反射。这里必须注意的是,在初次会谈时尽量不使用这种方法,因为这往往容易引起求助者的情绪紊乱,一时难以控制。

在进行摄入性会谈时应该注意的是: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接待、提问、倾听过程中,态度必须保持中性;2)提问中避免失误;3)咨询人员在摄入性会谈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5)在摄入性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6)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语,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多重选择性问题并不是开放性问题,仍属于封闭式问题,使我们获得的信息仍然受到限制。

选择会谈内容有三个原则:(1)求助者可接受。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2)有效性。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诊断有意义;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3)积极。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

通过会谈了解求职者的客观背景资料,了解健康状况,工作情况和家庭状况等等,通过会谈了解求助者当前的感受状态,咨询动机和期望等。

咨询性会谈是针对健康人的某些问题,如职业的选择。

在书本关于摄入性会谈,对会谈内容归类部分提到:在咨询中,除非得到求助者同意,一般情况下,不能做详细的笔录,非经求助者同意也不能录音和录像。

会谈法是心理咨询人员掌握的心理学方法之一。在20世纪20年代,临床心理学家就把这种方法定义为“一种有目的的交谈”。特别在初诊接待时,心理咨询人员都要采用这种方法获得临床信息以及建立与求助者之间的“帮助关系”。

心理咨询师在与求职者会谈时,只能持一种非批判性态度。

应急性或危机性会谈:当求助者发生意外时,如遭到强奸、想自杀、突然的精神创伤,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用会谈法给以帮助。

在选择对来访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的会谈内容,符合(有效性 )的原则。

修饰性反问(rhetoricalquestions)。这类问题实际上并不构成问题,因为它不需要回答也无法回答。比如“您只谈学生学习不好,可当今的教师水平和学校纪律又是个什么情况呢”“您知道,一个人怎么能发现真理呢”这样的问题,常常使会谈陷入僵局。即便是把会谈接下去,也会把所谈的内容引向空洞和抽象的评价,离开具体问题,对求助者毫无益处。

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必须保持中性。接待、提问、倾听过程中,心理咨询师的面部表情、提问的语调、动作,均不可表达出对会谈的哪类内容感兴趣,不然可能会将暗示和诱导因素带人到摄人性会谈中,从而使求助者的报告产生偏离,丢失客观信息。中断是一种控制会谈方向的方法,可以使用,不必等到取得信息时。非评判性态度是使求助者感到轻松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使求助者无所顾忌,从而把内心世界展现出来。

提问不当可能会带来的消极作用:造成依赖,责任转移,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产生不确定的信息,产生防御心理及行为。

心理咨询师控制会谈方向的方法有:释义,中断,情感反射引导。

凯利6种不恰当的提问方式1“为什么”。2、多重选择性问题:“你有什么感觉,是沮丧还是生气?”3、修饰性反问:“你知道,一个人怎么能发现真理?”4、责备性问题:“现在这样,当初你干什么来着”5、解释性问题:只是表达咨询师的看法,6、多重问题:“她的父亲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呢?你本人又是怎样做这件事的

[展开全文]
席丽媛 · 2021-10-11 · 第一章 摄入性会谈 0

与求助者会谈时,保持正常的社交距离,保持正常的咨询位置。

初诊接待的注意事项:语速要适中,吐字要清楚,避免使用影响交流的方言。必要时,可将提问或解释性语句重复一遍,直到求助者表示听清楚并完全理解为止。会谈中若使用专业术语,应向求助者说明专业术语的内涵和外延。

初诊接待中,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主要不在于解决求助者的困扰,而在于提供一个让求助者释放的空间,可以在咨询室中自由联想,可以放心地谈论任何欲望和冲突,帮助求助者有机会深层次地觉察自己,陪伴求助者一起去探索自己的问题和困扰。通过初诊接待,心理咨询师可以初步了解和评估求助者的问题,为形成初步诊断打下基础。

在初诊接待中,咨询师应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有些问题不是一次两次的交谈就能解决的,有时会有迂回曲折甚至反复,也有些问题甚至是难以完美地解决的。对此,求助者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刚刚从事心理咨询的工作人员,由于缺乏临床经验,加之对求助者一无所知,初诊接待时难免有紧张情绪产生。紧张情绪可以扰乱思路和破坏工作程序,所以要切实避免。为了能将紧张情绪降至最低点,在出诊之前,可按初诊接待的操作步骤进行练习,直到熟练自如为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增加见习时间。

应确保求助者了解以下内容:什么是心理咨询、心理咨询如何进行、心理咨询主要解决什么问题、心理咨询不能解决什么问题等。应当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协助二字表明心理咨询是否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求助者是否有主动参与的态度和行动。还应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有些问题不是一次两次的交谈就能解决的,有时会有迂回曲折甚至反复,也有些问题甚至是难以完美地解决的。

初诊接待中,不但是为了搜集整理材料进行诊断,同事也是建立良好咨询关系的开始。咨询师的主要工作不在于解决求助者的困扰,而在于提供一个让求助者释放压抑的空间。工作流程包括:1)做好咨询前的准备工作,2)使用礼貌的接待方式和礼貌的语言,3)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4)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5)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6)向求助者说明心里咨询的性质(包括什么是心理咨询、如何进行,能解决哪些不能解决哪些问题等),7)向求助者说明其权利和义务;8)与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

[展开全文]
席丽媛 · 2021-10-11 · 第一章 初诊接待 0

1.LES共含有48条我国较常见的生活事件,包括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家庭生活方面(28条),二是工作学习方面(13条),三是社交及其他方面(7条)。

2.某些看似正性的社会生活事件也会成为    社会性应激源

比如范进中举,好事也很刺激。自20世纪30年代H.Selye提出应激的概念以来,生活事件作为一种心理社会应激源对心身健康的影响引起广泛的关注,使用“生活事件量表”的目的是对精神刺激进行定性和定量。人们相信,每种生活事件理应具有其“客观”的刺激强度。

3.生活事件量表,将某一时间范围内(通常为一年内)的事件记录下来。

4.LES总分越高反映个体承受的精神压力越大。95%的正常人一年内的LES总分不超过20分,99%的不会超过32分。

5.

[展开全文]
杜静 · 2021-10-10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1.16PF测验结构明确,每一题都备有三个可能的答案,被试可任选其一。在两个相反的选择答案之间有一个折中的或中性的答案,使被试有折中的选择(例题如,我喜欢看球赛:a.是的,b.偶然的,c.不是的;或如,我所喜欢的人大都是:a.拘谨缄默的,b.介于a与c之间的,c.善于交际的),避免了在是否之间必选其一的强迫性。所以被试答题的自发性和自由性较好。16PF需要告诫受测者尽量不选择中性答案。

2.16PF共有187个题目,印在一本小册子上,都是关于个人的兴趣和态度的问题,另有答卷纸一张,测验时,先完成答卷上的4个例题,掌握答题方式后,方可开卷进行测验,本测验没有时间限制,但受测者应以直觉性的反应,依次作答,无需迟疑不决,拖延时间。对每个问题的回答并没有“好”和“不好”之

3.16PF中的恃强性得分为2分,表明受试者可能属于(谦逊、顺从、通融、恭顺 )的人格特性。

因素E-恃强性:高分者好强、固执、独立、积极,术语称“支配性”;低分者谦逊、顺从、通融、恭顺,术语称“顺从性”。

4.16PF中的稳定性得分为8分,表明受试者可能属于( 热情稳定而成熟)的人格特性。 因素C-稳定性:高分者热情稳定而成熟,能面对现实,术语称“高自我力量”;低分者情绪激动,易生烦恼,术语称“低自我力量”。

5.人格的形成与心理健康关系密切。个体不同的人格特征形成于不同的发育阶段,并且受个性特定的防御方式的影响。不同人格特征的人会产生不同的防御反应,在心理咨询中评估来访者的人格倾向性对咨询有重要意义。所形成的人格结构可从两个方面来描述,一方面可观察人格结构有否病态;另一方面,用这种人格结构来解释个体的人格特征类型。

6. 16PF施测时的时间限制是

没有时间限制,但受测者应以直觉性的反应,依次作答,无须迟疑不决,拖延时间。对每个问题的回答并没有“好”与‘:不好”之分,只是表明自己的态度,请受测者尽量表达自己的意见。

7.折中是非式:提供一个陈述句或疑问句,并列出“是”“否”和“不一定”三种选项,要求受测者选择其中的一个选项。16PF为防止受测者勉强作答或不合作,每个测题有三个可能的答案,这就使受测者在回答时能够有折中选择,避免“二选一”不得不勉强回答的弊病。

8.卡特尔还认为,在16种根源特质中,有的起源于体质因素,他称之为“素质特质”(constitutionaltraits),有的起源于环境因素,他称之为“环境铸模性特质”(environmental-moldtraits)。这两种特质又都同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有关。动力特质(dynamictraits)促使人朝着一定的目标去行动,它们是人格的动机性因素;能力特质(abilitytraits)决定一个人如何有效地完成预定的目标,其中最为重要的是智慧;气质特质(tem-peramenttraits)是遗传而来的因素,决定一个人对情境做出反应时所表现的能力强弱、速度快慢和情绪状况,主要与目标方向活动的情绪性方面有关。

9.为了探索行为倾向性,我们应该选用人格问卷进行人格特征的评估,如EPQ,16PF。而C和D选项可用于心理问题评估,而B选项贝克抑郁量表则用于抑郁情绪的评估。

10.卡氏16种人格因素测验首先由美国卡特尔(R.B.Cattell)教授编制,是用因素分析法编制问卷的典范。

11.卡氏16种人格因素测验首先由美国卡特尔(R.B.Cattell)教授编制,是用因素分析法编制问卷的典范。卡特尔从许多人的行为表现中,用因素分析法抽取16种根源特质。16PF可用于了解个性及心理疾病诊断,也可用于人才选拔。测验没有时间限制,但受测者应以直觉性的反应,依次作答,无须迟疑不决,拖延时间。

[展开全文]
杜静 · 2021-10-10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咨询效果

1.如果要对心理咨询效果进行客观研究,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设对照组。第二,随机安排。第三,客观评分。第四,进行随访。

2.制约心理咨询有效性的因素:①一般性有效因素,如求助者希望改善自身状况的动机,对咨询的信心,因得到帮助而产生的希望,以及咨询师的尊重、关切等等。②特殊性有效因素,即针对性的咨询。③求助者本身的潜在适应能力与生长、复愈的能力。

3.忌讳型:咨询师个人的价值观或者情感,导致对某些求助者、或咨询内容存在敏感、偏见和忌讳。

4.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和谐、信任的咨询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特点。

5.在结束咨询关系时,咨询师应遵循的原则:1)清晰的认识到求助者的需要和想法。2)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需求和想法。3)对自己的离别体验,以及有离别体验所引起的内部反应有明确的意识。4)咨询师和求助者都会体验到因咨询关系结束引发的情感,咨询师此时应更加注意求助者的情感。5)真诚的与求助者共同的体验自己对咨询经验的感受。6)对咨询经验中的主要事件加以总结,并与目前的现状相联系。7)对求助者已经取得的变化予以支持性鼓励。8)让求助者坚持记录自己生活中所发生的事情。

6.在心理咨询中“尊重”一词所有的中文含义都是成立的,尊重是平等,是礼貌,是信任,是真诚,是保护求助者的隐私,等等。

7. 咨询效果可认为咨询师、来访者、咨询方法三者的函数。求助者认知能力和人格特征,咨询师的人格特征,以及两人之间的咨询关系都是影响咨询效果的因素。

8.制约心理咨询有效性的因素:①一般性有效因素如求助者希望改善自身状况的动机,对咨询的信心,因得到帮助而产生的希望,以及咨询师的尊重、关切等等。②特殊性有效因素,即针对性的咨询。③求助者本身的潜在适应能力与生长、复愈的能力

9.咨询阶段小结包括:咨询师小结;求助者小结;咨询双方的讨论。

10.咨询效果指标: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自评)。2、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的情况。3、求助者周围人士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对求助者的评定(他评)。4、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5、咨询师的观察与评定。根据咨询师的观察,求助者在情绪、认知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如自我评价更积极、敢于面对困难,等等。6、求助者某些症状的改善程度。原来困扰求助者的心理、生理症状的改善情况也可以是评价咨询效果的指标之一。

11咨询效果评估的维度.第一,求助者对咨询效果自我评估。尽管这一指标是主观的,但却是评估效果最直接、最有效的指标之一。第二,求助者社会功能恢复的情况。第三,求助者周围人士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对求助者的评定,如工作、学习、人际交往、生活自理能力等。第四,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结果比较。第五,咨询师的观察和评定。第六,求助者某些症状的改善程度,包括心理、生理症状,如入睡、饮食等。

12.选择合适的求助者:1.动机正确,2.人格正常,3.信任度高,4.行动自觉,5.匹配性好,6.智力正常,7.年龄适宜,8.内容合适。此题D选项有一定的迷惑性,将动机正确改为了动机强烈。

[展开全文]
杜静 · 2021-10-10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1.阻抗的概念最早是由弗洛伊德提出的,他将阻抗定义为求助者在自由联想过程中对于那些使人产生焦虑的记忆与认识的压抑。因此,阻抗的意义在于增强个体的自我防御。

2.讲话方式上的阻抗有五类表现,1)心理外归因,2)健忘,3)顺从,4)控制话题,5)最终暴露。】“控制话题”属于(讲话方式)上的阻抗。

3.理咨询过程中,无论求助者出现哪种类型的多话,咨询师均可利用内容反应技术加提出新问题的方式处理。释义又叫内容反应,是转换谈话话题常用技巧。释义在转换话题时是指咨询师把求助者所说的内容重复给求助者,并顺便提出一个问题。

4.沉默类型包括:怀疑型,不信任咨询师;茫然型,不知该说什么;情绪型,气愤、羞愧、恐惧;思考型,正在思考或回忆;内向型,不健谈;反抗型,根本不想咨询。

5.移情是指求助者把对父母或对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咨询师身上,并相应地咨询师做出反应的过程,发生移情时,咨询师成了求助者某种情绪体验的替代对象。移情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负移情,一种是正移情。

6.正移情与依赖有相似之处,移情中多有依赖,但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依赖是一种信任,而移情更是一种好感;依赖是寻求现实的帮助,而移情是弥补过去的情感;依赖者多在遇到困难时来寻求帮助,而移情者则时常想见到咨询师;依赖者寻求心理依靠,而移情者寻求情感依靠;依赖者的对象是现实的目标,而移情者寻找替代物。

7.在讲话程度上,最常见的阻抗形式是沉默、少言寡语和赘言。其中沉默是最常见的阻抗表现形式。

8.怀疑型由于来访者还不完全信任咨询师而产生。茫然型有些来访者不知道该说什么好,求助者是在提问之后回答问题的时候产生的沉默。情绪型它们可能是由于情绪所致,诸如气愤、恐惧、羞愧等。比如,来访者害怕出现某种情况,像谈论自己不愿谈及的话题,此时的沉默表达了这样一种信息:“我不愿涉及这个话题”、“我不想呆在这儿了”。反抗型不愿意咨询,用沉默表达反抗。

9.咨询关系的阻抗:1)不认真履行心理咨询的安排,2)诱惑咨询师,3)请客送礼。

10.反抗型,求助者本人不愿意或不想接受咨询,没有咨询动机,不想进行咨询,用沉默来表达对咨询的反抗态度。

11.依赖有四种表现形式:1)不易察觉的形式,如“您帮我分析分析,我怎么就是对丈夫不放心”,看似探讨问题实则依赖;2)间接的形式,如“您说我是毕业参加工作还是考研究生这件事上该怎么办”,让咨询师帮忙拿主意;3)直接的形式,如“您直接告诉我离不离婚吧!”,不自我探索直接要答案;4)阻抗的形式,如“您让我思考没有与他人搞好关系的原因,可我就是思考不出来。”

12.正移情与依赖有相似之处,移情中多有依赖,但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依赖是一种信任,而移情更是一种好感;依赖是寻求现实的帮助,而移情是弥补过去的情感;依赖者多在遇到困难时来寻求帮助,而移情者则时常想见到咨询师;依赖者寻求心理依靠,而移情者寻求情感依靠;依赖者的对象是现实的目标,而移情者寻找替代物。

13.移情是指求助者把对父母或对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咨询师身上,并相应地咨询师做出反应的过程,发生移情时,咨询师成了求助者某种情绪体验的替代对象。移情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负移情,一种是正移情。

 

 

[展开全文]
杜静 · 2021-10-09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1.艾森克人格问卷的分量表根据标准差的面积分布,50分为平均分,10为标准差,50±6.7为中间型,50±6.7~±11.5之间的为倾向型,50±11.5之外的为典型型。E量表高分外向,低分内向,所以选D,小于38.5(50-11.5)为典型内向。

2.

3-.

4.

5.

6.

7.

8.

9.

10.

 

[展开全文]
杜静 · 2021-10-05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1.阳性强化法应用操作性条件反射原理,强调行为的改变是依据行为后果而定的,其目的在于矫正不良行为,训练与建立某种良好行为。

阳性强化法是建立、训练某种良好行为的治疗技术或矫正方法,也称为“正强化法”或“积极强化法”。通过及时奖励目标行为,忽视或淡化异常行为,促进目标行为的产生。咨询中只要合理安排阳性强化的程序,求助者一般都可以慢慢地达到期望的目标,所以,这种方法适用于出现行为障碍、希望改变行为的求助者。

2.增强法:所谓正强化是指给予正性强化物(即人所喜欢的刺激);负强化是指撤销惩罚物(即人厌恶的刺激),两者都可用来鼓励求助者产生受欢迎的行为和抑制不受欢迎的行为。

增强法:所谓正强化是指给予正性强化物(即人所喜欢的刺激);负强化是指撤销惩罚物(即人厌恶的刺激),两者都可用来鼓励求助者产生受欢迎的行为和抑制不受欢迎的行为。惩罚法::一是正惩罚:给予个体不喜欢的强化物或厌恶刺激;二是负惩罚:撤销个体还在享用的正性强化物。两种方式都可用来抑制或阻断不受欢迎的行为。家务对小孩子来说是消极刺激,家长撤销消极刺激增加努力学习考好成绩的行为,故属于负强化。

3.监控目标行为:详细观察和记录该目标行为发生的频率、强度、持续时间及制约因素,从而确定目标行为的基础水平。特别要注意目标行为的直接后果对不良行为所产生的强化作用。

4.消退法是指对不良行为不予注意,不给予强化,使之渐趋削弱直到消失。例如,小孩因为某种原因而无理取闹,借哭闹的方式来引起大人的注意、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时,父母的劝说或打骂都可能成为孩子继续哭闹的强化因素。因此,父母不予注意、不予理睬,孩子的无理取闹行为就可能慢慢减弱,最后消失。

5.饱和策略的做法是咨询师主动提供大量的求助者所追求的目的物,让求助者享受到极限之后,产生生理上的不适,进而解除求助者的不适当要求,或减弱不良反应。例如,要矫正儿童乱撕扯衣服的不良习惯,咨询师可以向儿童提供大量的破旧衣服,并督促他反复地去撕扯,即使儿童感到很累了,也要让他继续撕,直到他感到厌恶并要求咨询师把衣服拿走为止。

6.阳性强化法的操作过程:①明确目标行为。②监控目标行为。③设计干预方案,明确阳性强化物。④实施强化。⑤追踪评估。

7.行为塑造是通过强化手段,矫正人的行为,使之逐步接近某种适应性行为模式的强化治疗技术。在行为塑造过程中,多采用正强化的手段,即一旦所需的行为出现,就立即给予强化,这是行为疗法最常用的技术之一。 0

8.消退法是指对不良行为不予注意,不给予强化,使之渐趋削弱直到消失。例如,小孩因为某种原因而无理取闹,借哭闹的方式来引起大人的注意、达到自己的目的。这时,父母的劝说或打骂都可能成为孩子继续哭闹的强化因素。因此,父母不予注意、不予理睬,孩子的无理取闹行为就可能慢慢减弱,最后消失。

9.

10.

[展开全文]
杜静 · 2021-10-05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放松训练是行为疗法中使用最广的技术之一,是在心理学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咨询和治疗方法,行为治疗最大的特点是将咨询的着眼点放在可观察的外在行为改变上。一个人的情绪反应包含主观体验、生理反应、表情三部分。放松训练的基本假设是改变生理反应,主观体验也会随着改变。放松训练就是训练求助者,使其能随意地把自己的全身肌肉放松,以便随时保持心情轻松的状态,从而缓解紧张、焦虑情绪。放松训练的特点:简便易行、实用有效,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还能够提高改善焦虑症状的速度。

放松训练的使用注意事项:1)第一次放松训练,咨询师应给求助者示范,减轻焦虑,提供模仿的信息。2)放松训练中可以使用的放松方法有多种,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使用,以一两种为宜,不宜过多。3)放松疗法的关键是放松,既强调身体、肌肉的放松,更强调精神、心理的放松。4)求助者在练习放松时,应集中精力,避免干扰,真正达到放松的效果。5)放松的引导语有录音和口头两种,在训练开始时,口头语引导更便于接受和掌握。6)放松疗法对想象力强、容易受暗示的求助者效果较好,反之可能效果不显著,可以使用其他方法。7)促进求助者领悟,放松最重要的目的是能在生活中随意放松。

疗法的操作步骤:1)咨询师介绍原理;2)咨询师进行示范、指导;3)强化求助者的练习;4)指导求助者用掌握的放松方法,代替紧张焦虑。

[展开全文]
杜静 · 2021-10-05 · 第二章 放松训练 0

内容表达技术指咨询师传递信息、提出建议、提供忠告、给予保证、进行解释和反馈,以影响求助者,促使求助者实现咨询目标。咨询过程中,各项影响性技术都属于内容表达,都是通过内容表达起作用

咨询师对求助者说:“我为你的成长感到高兴”,咨询师运用的主要技术(自我开放)

这是一种情感表达,也是一种自我开放。表达的是咨询师的情感。

 收

所有的影响性技术都属于内容表达,都是通过内容表达技术起作用。
影响性技术有:面质技术、解释技术(最复杂)、指导技术(影响力最明显)、情感表达技术、内容表达技术、自我开放技术、影响性概述、非语言行为的运用。

 

[展开全文]
杜静 · 2021-10-05 · 第二章 影响性技术 0

授课教师

教研老师

课程特色

视频(20)
PPT(3)
下载资料(4)
作业(26)

最新学员

学员动态

王应枫 开始学习 精讲课-白底讲义.zip
刘艳杰2 开始学习 06、技能 第三节 个体心理...
刘艳杰2 开始学习 05、技能 第三节 个体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