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521人加入学习
(3人评价)
2021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精讲课
价格 ¥ 1280.00
该课程属于 2021心理咨询师(中科院)-零基础速成直通班 请加入后再学习

弗洛伊德认为,性心理的个体发展,可以分为5个阶段:

①口欲期(0-1左右)

②肛欲期(1-3岁)

③生殖器期(3-5岁)

④潜伏期(5-12岁)

5.生殖期(12岁以后)

 

认识——领悟疗法,创立者为钟友彬。——属于精神分析疗法。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大致可以概括为五个观点,即分区观点、结构观点、动力学观点、发展观点和适应观点。

[展开全文]
韩洁 · 2021-10-27 · 第六章 精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

 

[展开全文]
杜静 · 2021-10-25 · 第二章 态度 0

1一般来说,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倒u曲线,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动机强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活动效率下降。

2每种活动都存在最佳的动机水平,这种最佳水平随活动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并且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在比较简单的任务中,活动效率随动机到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最佳动机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3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水平下降时,侵犯行为就比较容易发生。

4 亲合动机起源于依恋。

5社会助长,是指当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时,个体行为效率有提高的倾向。

6每种活动都存在最佳的动机水平,这种最佳水平随活动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并且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在比较简单的任务中,活动效率随动机到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最佳动机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7社会角色和群体会影响个体的侵犯性。社会对某种社会角色比较容忍,侵犯行为就比较容易发生;群体活动时,导致个体去个性化,个体侵犯性倾向于增加。

8多德拉指出,攻击行为往往是挫折的结果。1、攻击发生强度与欲求不满的量成正比;挫折越大,攻击的强度越大。2抑制侵犯的力量同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的强度成正比例的关系;3挫折强度一定的情况下,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挫折越大,侵犯可能性越大。

9影响亲合的因素:①情境因素(情境压力越大,亲和动机越强)②情绪因素(恐惧越强,亲和动机越强;高焦虑者亲和倾向低)③出生顺序(合群倾向按出生顺序递减)。

[展开全文]
杜静 · 2021-10-25 · 第二章 社会动机 0

社会交换论 符号互动论

[展开全文]
方羿君 · 2021-10-24 · 13、第二章 第一节 概述3 0

1.凯立的三维归因:三高归因于刺激客体(一致性、共同性、特异性都高),一高归因于行为主体(一致性高、共同性、特异性都低),特高归因于背景(一致性低、共同性低、特异性高)。

2.时间会影响归因,人们会对过去许久的事情,倾向于解释为( 背景)的原因。

时间因素影响归因,随着时间的推移,归因会越来越具有情景性。人们会把过去很久的事件解释为背景的原因,而不是行为主体和刺激客体的原因。

3. 收起解析

外控者:控制点在外部,这种人倾向于放弃对自己生活的责任,认为个体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是个人不能控制的各种外部力量的作用造成的。

4.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使人们更可能对行为做出( 变化)的预测。

5.当事人和观察者对当事人行为原因的解释往往有明显的不同,这表明(社会视角 )影响归因过程及其结果。

6.失败时人们往往外归因,这是一种( 自我防卫)。

在成败归因中,成功时,个体倾向于内归因;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外归因。这是一种自我防卫策略。

7.

[展开全文]
杜静 · 2021-10-21 · 第二章 归因 0

1.社会知觉包括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社会知觉是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 自己)的知觉。

2.第一印象就是首因效应在起作用。在人际交往的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

3.角色期待是指社会公众对其行为方式的要求与期望。如果个体偏离角色期待可能会导致他人的异议或反对。

4.在形成总体印象时,不仅考虑积极特征与消极特征的数量与强度,而且从逻辑上判断各种特征的重要性,这是( 加权平均分数。 )。

加权平均模式的定义:在形成总体印象时,不仅考虑积极特征与消极特征的数量与强度,而且从逻辑上判断各种特征的重要性。对他人的总体印象一句的不是简单平均分数,而是加权平均分数。

5.刻板印象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因此它具有(  社会适应)的作用。

刻板印象: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意义: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能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但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消极作用,会产生偏见和歧视。

6.在有限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  消极)的性质。

刻板印象: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意义: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能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但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消极作用,会产生偏见和歧视。

7.个体以一定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形成过程,这是( 印象管理 )。

8.在印象形成过程中,个体把各种具体信息综合后,按照保持逻辑一致性和情感一致性的原则,形成( 总体印象)。

9.光环效应指的是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种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发现一个人有非常恶劣的品质,于是他的优点人们就看不见了,或者看到优点也朝坏处想,这种现象就是光环效应。

10 

光环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一百遮百丑就是光环效应
 
11.常用印象管理策略:①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②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③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④投其所好
12.光环效应指的是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种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是刻板印象。
13.印象形成的中心品质模式认为,人们经常仅仅根据对象的几个( )特征对其形成总体印象
中心品质模式指在印象形成中,人们往往忽略一些次要的、对个体意义不大的特征,仅仅根据几个重要的、对个体意义大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

 

[展开全文]

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咨询

幼儿、儿童期的心理咨询(6岁以内)

常见问题:产生难以摆脱的惊恐感、不安全感。不良体验来自于外界环境,而不是自身内部。

青少年期(7-18岁)

常见问题:亲子关系冲突、性心理创伤。

青年期的心理咨询(18-35岁)

常见问题:读大学、职场、恋爱与家庭,一系列的社会适应问题。归根结底还是威胁到了自我认知,如尊严。

解决问题的方向:个性与社会性的平衡。

中年人的心理咨询(36-59)

常见问题:夫妻关系面临更深入的磨合、职场软实力的再提升。

[展开全文]

自尊定义: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1.

2.自我概念又称为自我,是个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3.詹姆士的自尊公式是( 自尊=成功/抱负

4.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从生理自我(对躯体的认识8个月-3岁)到社会自我(根据社会期待调整行动3-13、14岁),

最后到心理自我(脱离对成人的依赖,主动、独立,强调自我价值与理想,从青春期到成人)。

5+.镜我是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米德认为,我们所隶属得社会群体是我们观察自己得一面镜子。个体的自我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认为他人是如何“看”自己的。

6.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系与认识自己的方式。

7.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最后到心理自我。

8.自我概念的功能:①保持个体内在一致性(个体行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关键是个体怎样认识自己)②解释经验(自我概念不同,相同经验有不同的解释)③决定期待(自我概念不同,期待不同)

9自我又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系与认识自己的方式。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展开全文]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
1、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冲突。获得希望品质。

2、儿童期(1.5~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

3、学龄初期(3~5岁):主动对内疚的冲突。

4、学龄期(6~12岁),勤奋对自卑的冲突。

5、青春期(12~18岁):自我统一性和角色混乱的冲突。

6、成年早期(18~25岁):亲密对孤独的冲突。

7、成年期(25~65岁):生育对自我专注的冲突。 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获得关心品质。

8、成熟期(65岁以上):自我调整与绝望期的冲突。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分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左右),

2、前运算阶段(2~6、7岁),

3.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及以后)

[展开全文]
韩洁 · 2021-10-21 · 第三章 心理发展过程 0

1.皮亚杰认为影响儿童发展的因素:成熟、经验、社会环境和平衡。

2.注意区分皮亚杰的适应理论的建构学说(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3.智力的本质—— 适应

 

4.遗传决定论——高尔顿

5.维果茨基—— 最近发展区

 

[展开全文]
韩洁 · 2021-10-21 · 第三章 概述 0

获得方式:先赋角色(先天因素基础上)和成就角色(个体努力获得的角色)行为规范化程度:规定型(规范化程度较高)与开放型(规范化程度低)功能:功利型角色(追求实际利益)和表现型角色(表现社会秩序、制度、价值观念、道德风尚为目的)心理状态:自觉角色(明确的意识)和不自觉角色(未意识,以习惯的方式行动)

 

 

[展开全文]
杜静 · 2021-10-21 · 第二章 社会角色 0

1.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家庭、学校、大众传媒、参照群体。个体的态度、行为与自我评价提供比较或参照标准的群体。意识不属于社会化。

2.个体社会化是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

3.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与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的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人或人群,被称为重要他人。

4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①家庭②学校③大众传媒④参照群体(个体的态度、行为与自我评价提供比较或参照标准的群体)。
 
 

 

4.

 

[展开全文]
杜静 · 2021-10-21 · 第二章 社会化 0

社心简史、

 

1.班杜拉关于儿童行为发展的理论是社会学习论

班杜拉和沃尔特斯提出了社会学习论。

社会学习论试图通过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变化。社会学习论吸收了行为主义的主要理论假设,认为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班杜拉和沃尔特斯提出了社会学习论。

2.根据霍兰德的观点,社会心理学的形成期是在 经验描述阶段

根据霍兰德的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和确立期。

3.麦独孤用本能来解释行为,然后举出12种本能,如觅食、母爱、逃避、好奇、合群、争斗、性驱力、创造、服从、获取、支配、排斥等。

4.集体潜意识是(荣格 )心理学使用的概念。

荣格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在意识的三层次理论中,荣格认为由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三个层面构成了人的整个精神世界。意识处于最外层,以自我为中心,主要功能是适应环境,中间层是个人潜意识,最深层是集体潜意识。

5.社会心理学经验描述阶段的特点是在(观察 )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6.社会学习论的理论根源是(行为主义)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心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仍然在于说明,预测和控制行为,故仍属于行为主义的范畴。但是社会行为理论注重探索认知在行为中的调节作用,突破了传统行为主义的局限,成为新行为主义的代表理论。

7.】“集体潜意识”概念是( 荣格)提出来的

荣格突出心理结构的整体性,提出“集体潜意识”等概念。他也认为人格结构由三个层次组成:意识(自我)、个人潜意识(情结)和集体潜意识(原型)。

8.G·奥尔波特认为个体思想、情感和行为会受他人存在的影响,他人存在形式包括(现实的存在,想象的存在,隐含的存在 )。

G·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9.

10.

11.

12.

13.

[展开全文]
杜静 · 2021-10-21 · 第二章 社心简史 0

个体认为自己对实际的或者想象的罪行或过失负有责任,而产生的强烈的不安、羞愧和负罪的情绪体验。

健康的羞耻感是个体心理发展的自然结果,是人适应社会、改善自我的一种重要力量。过多或过少的羞耻感都不是不利健康的。不能笼统的说有积极或者消极的作用,应该说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

社交焦虑是一种与人交往时,觉得不舒服、不自在、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主要原因是评价恐惧,害怕他人的消极评价,形成过程比较复杂,成长过程种经常遭受挫折、缺少社会支持、自我体验强烈、自卑、模仿与暗示都可能强化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定义:一种与人交往的时候,觉得不舒服、不自然、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体验。社交焦虑伴有生理上的症状,如出汗、脸红、心慌等。社交焦虑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个体为了回避导致社交焦虑的情境,通常是减少社会交往,选择孤独的生活方式。

[展开全文]
席丽媛 · 2021-10-20 · 第二章 社交情绪 0

一般来说,动机强度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大致呈倒u曲线,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活动效率最高。动机强度过高或过低,均会导致活动效率下降。

每种活动都存在最佳的动机水平,这种最佳水平随活动的性质不同而有所不同,并且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在比较简单的任务中,活动效率随动机到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最佳动机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

个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水平下降时,侵犯行为就比较容易发生。一般情况下,自我控制能力和个体的侵犯性之间的关系是( 负相关)。

亲合动机起源于依恋。

他人在场,往往对利他行为有积极影响,是社会助长,是指当他人在场或与他人一起活动时,个体行为效率有提高的倾向。

社会角色和群体会影响个体的侵犯性。社会对某种社会角色比较容忍,侵犯行为就比较容易发生;群体活动时,导致个体去个性化,个体侵犯性倾向于增加。

多德拉指出,攻击行为往往是挫折的结果。1、攻击发生强度与欲求不满的量成正比;挫折越大,攻击的强度越大。2抑制侵犯的力量同该侵犯可能受到的预期惩罚的强度成正比例的关系;3挫折强度一定的情况下,预期惩罚越大,侵犯发生的可能性越小,如果预期惩罚一定,挫折越大,侵犯可能性越大。

影响亲合的因素:①情境因素(情境压力越大,亲和动机越强)②情绪因素(恐惧越强,亲和动机越强;高焦虑者亲和倾向低)③出生顺序(合群倾向按出生顺序递减)。

[展开全文]
席丽媛 · 2021-10-20 · 第二章 社会动机 0

凯立的三维归因:三高归因于刺激客体(一致性、共同性、特异性都高),一高归因于行为主体(一致性高、共同性、特异性都低),特高归因于背景(一致性低、共同性低、特异性高)。

时间因素影响归因,随着时间的推移,归因会越来越具有情景性。人们会把过去很久的事件解释为背景的原因,而不是行为主体和刺激客体的原因。

外控者:控制点在外部,这种人倾向于放弃对自己生活的责任,认为个体生活中多数事情的结果是个人不能控制的各种外部力量的作用造成的。

如果是可控的原因,表明个体通过主观努力可以改变行为及其后果。对可控性因素的归因,人们更可能对行为做出变化的预测。对不可控因素的归因,人们较可能对未来的行为做出准确的预测。

影响归因的因素:①社会视角(人们角色和处境不同,观察问题的视角就不同,对事情的看法也会有差别,因为对行为原因的解释也会有明显的不同。)②自我价值保护倾向。③观察位置。④时间因素。

在成败归因中,成功时,个体倾向于内归因;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外归因。这是一种自我防卫策略。同时这也是一种自我价值保护倾向,

个体归因时遵循的三条原则:①不变形原则(寻找某一特定结果与特定原因之间的不变联系)。②折扣原则(如果也存在其他看起来合理的理由,某一原因引起某一个特定结果的作用就会打折扣。)③协变原则(人们归因时,试图找出一种效应发生的各种条件的规律性协变)

[展开全文]
席丽媛 · 2021-10-20 · 第二章 归因 0

社会知觉包括个体对他人、群体以及对自己的知觉。

第一印象就是首因效应在起作用。在人际交往的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比后来获得的信息的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

角色期待是指社会公众对其行为方式的要求与期望。如果个体偏离角色期待可能会导致他人的异议或反对。

加权平均模式的定义:在形成总体印象时,不仅考虑积极特征与消极特征的数量与强度,而且从逻辑上判断各种特征的重要性。对他人的总体印象一句的不是简单平均分数,而是加权平均分数。

刻板印象:人们通过自己的经验形成对某类人或某类事较为固定的看法叫刻板印象。意义: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能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但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消极作用,会产生偏见和歧视。

印象管理的定义:印象管理也称印象整饰印象控制,指个体以一定的方式去影响他人对自己的印象。

总体印象:在印象形成的过程中,个体所获得的信息总是认知对象的各种具体特征,但个体最终形成的印象并不是停留在各种具体特征上面,而是把各种具体信息综合后,按照保持逻辑一致性和情感一致性的原则,形成一个总体印象。

光环效应指的是个体对认知对象的某种品质一旦形成倾向性印象,就会带着这种倾向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发现一个人有非常恶劣的品质,于是他的优点人们就看不见了,或者看到优点也朝坏处想,这种现象就是光环效应。

光环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现象。一百遮百丑就是光环效应

常用印象管理策略:①按社会常模管理自己。②隐藏自我与自我抬高。③按社会期待管理自己。④投其所好

东北人都是活雷锋是刻板印象。

中心品质模式指在印象形成中,人们往往忽略一些次要的、对个体意义不大的特征,仅仅根据几个重要的、对个体意义大的特征来形成总体印象。

[展开全文]
席丽媛 · 2021-10-20 · 第二章 社会知觉和印象 0

塔尔德认为,模仿是“基本的社会现象”,“一切事物,不是发明,就是模仿。”

模仿律:

1、下降律(社会下层模仿社会上层)

2、几何级数率(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模仿一旦开始,便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增长)

3、先内后外(相比较于外域文化,人们首先会选择模仿本土文化及行为)

[展开全文]
韩洁 · 2021-10-20 · 第二章 社会影响 0

历史上的几种理论观点

精神分析学派

适合意识无法触及的深层情绪体验问题、潜意识理论、自我防御机制、生本能与死本能、适合深挖问题、催眠法、意象对话、艺术疗法等

 

行为主义学派

适合纠正本能的行为习惯;人的心理与行为是习得得;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合理运用奖励、惩罚;用于行为矫正、习惯养成;系统脱敏、快速脱敏、厌恶疗法、模仿学习、角色扮演等。

 

认知学派

适合理性认知层面的构建

情,可以以理和理解抵消--道家、斯宾诺莎

 

西方哲学

哲学就是认识论,是关于我们能认识什么的问题

人-知识-世界

西方哲学史:围绕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之争

 

中国道家思想

普遍适合现代人的焦虑过剩问题

无为=不妄为 尽人事、听天命

 

存在-人本主义学派

适合提升人的积极自愈能力,是任何咨询关系的基础;来访者中心的治疗关系;强调和谐、无条件积极关注、共情的氛围。

[展开全文]

授课教师

心理咨询师 大咖讲师

课程特色

视频(66)
PPT(21)
下载资料(20)
作业(56)

最新学员

学员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