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551人加入学习
(3人评价)
2021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精讲课
价格 ¥ 1280.00
该课程属于 2021心理咨询师(中科院)-零基础速成直通班 请加入后再学习

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注意事项

避免理想的僭越

工作边界

咨询周期(一周一次最为合适)

事前心理评估与事后咨询效果

与来访者的关系边界

法不轻传、道不贱卖、师不顺路、医不扣门

 

心理问题的“命门”--自我概念

解决具体问题的几大取向

精神分析:适合意识层面无法触及的深层情绪体验问题

认知学派:适合理性认知层面的构建

行为主义:适合纠正本能的行为习惯

人本主义:适合提升人的积极自愈能力,是任何咨询关系的恶基础

道家思想:中国心理学,普遍适合现代人的焦虑过剩问题

[展开全文]
刘馨丽 · 2021-10-19 · 62、第六章 第一节 概述2 0

心理咨询师的基本素养

价值中立态度、敬畏心与共情能力、社会责任心、对人的深度好奇心与求知欲、自学能力、自我觉察与成长能力、快速的情绪代谢能力(有情而无累)

[展开全文]
刘馨丽 · 2021-10-19 · 61、第六章 第一节 概述1 0

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高尔顿

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华生

遗传+环境:班杜拉(观察学习、替代性强化)

社会文化因素决定心理发展:维果次基

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1)儿童心理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2)认知发展本质的适应理论和主动建构学说。皮亚杰认为智力的本质是适应。

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展开全文]
刘馨丽 · 2021-10-18 · 该任务已被删除 0

测验的信度

信度系数r:两次测量的相关程度

评估信度的方法1:重测信度/稳定性系数--跨时间的一致性

方法2:复本信度/等值性系数--跨形式的一致性

方法3:内部一致性信度--题目内容一致性

方法3:评分者信度--不同打分者的判断

影响信度的因素:

1、样本特征--样本范围跨度大,信度越高

2、测验长度,即题目数量

3、测验难度,太难太容易信度都会降低

4、时间间隔

测验的效度

即测验题目是否反映了你所想测的内容

影响效度的因素:测验本身、施测过程中的干扰因素、样本团体的性质

P=R/N难度接近0.5,区分度越好

 

[展开全文]

第二章社会心理学

人是关系的产物

人的心理是自然人与社会互动的结果

社会行为:人在社会情境(或想象中的社会情境)中的行为系统 

社会行为包括个体的习得行为、 亲社会行为 、反社会行为 、人际合作与竞争、 群体决策行为

同一时代或同一亚文化环境下的人,心理行为方式会具有某些共性

社会心理

社会刺激导致社会行为 社会心理是其中的中介过程(认知、情感、态度)

社会刺激=真实事件+想象中的“真实”事件

[展开全文]
方羿君 · 2021-10-16 · 11、第二章 第一节 概述1 0

气质类型:

1体液说:多血质(外向情绪稳定) 胆汁质(外向情绪不稳定) 粘液质(内向情绪稳定) 抑郁质(内向情绪不稳定)

2体型说 3血型说 4激素说

 

性格:是个体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这种态度相应的习惯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

态度是一个人对人和事物的反映倾向性 是后天生活中习得的。态度有认知 情感 行为倾向三个因素构成 

性格相对稳定,但是具有可塑性

性格的结构

人格理论:佛洛依德的人格构成动力理论

本我:原始的本能,快乐原则

自我:理性和审慎,现实原则

超我:道德化的我,至善原则

荣格的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

两种态度:内向外向

四种驱动力:思维性 情感型感觉型 直觉型

态度和驱动力构成八种类型

人格特质理论:

奥尔波特 用个案研究法,分析出具有代表性的人格特质

卡特尔 共同特质个别特质表面特质 根源特质

埃森克 内外向 神经质 精神质 (埃森克人格问卷)

[展开全文]

能力:顺利有效的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智力: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的分类:一般能力、特殊能力、液体能力、晶体能力、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创造能力

液体能力较少的运用到知识体系 决定于个人的天赋

晶体能力需要较多的运用到知识 决定于后天的学习

人格:是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组织结构,在不同的时间地点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使他具有区别于他人的独特的心理品质

人格的特性:独特性 整体性 稳定性 功能性 自然性与社会的统一性

人格结构:气质+性格

[展开全文]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 表情、动作

情绪情感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 情绪具有情境性 短暂性 冲动性与理性成反比 情感则具有理性价值可言指导和调整我们的行为、情绪具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情感更加内隐而不外显,其更友谊从细节处流露 而和表情没有必然联系

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联系

情绪和情感互相离不开

情绪情感的功能

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适应功能 情绪情感是个体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式

动机功能:情绪情感是驱动人行为 是人动机系统

组织功能 情绪感情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

 

情感的两极性和变化维度

情绪情感具有两极性 情绪是正负相抵成对出现的(开心不开心 紧张放松 )

情绪是正弦曲线变化的 不是直线

情绪的种类

从情绪的状态分:

心境:微弱、持久而具有弥散性的情绪体验

激情:强烈、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 具有冲动性 哟明确的指向性

应激: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境的情况下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具有超负荷性 巨大的心理压力

情感的种类

道德感: 个体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意图或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根据一定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在智力活动中所产生出的情感体验

 

意志:有意识的确立目标,调节和支配行为,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活动

意志的品质 自觉性 果断性 坚韧性 自制性

[展开全文]

需要与动机的概述:

种类:自然需要 社会需要 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

需要 是有机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 是一种缺乏感。

动机 是个体朝向某一目标 维持这种活动的内在心理动力

生理动机 个体的生理需求(饮食休息性欲)

社会动机 与人类社会文化需要有关的动机(交往动机 成就 权利的获得)

动机分类

内在动机 个体的内在需要

外在动机 外部环境的影响

低层次的需要又叫缺失性的需要

高层次的需要又叫生长需要

[展开全文]

自尊定义: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自我概念又称为自我,是个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

詹姆士的自尊公式是( 自尊=成功/抱负)。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三个阶段,即从生理自我(对躯体的认识8个月-3岁)到社会自我(根据社会期待调整行动3-13、14岁),最后到心理自我(脱离对成人的依赖,主动、独立,强调自我价值与理想,从青春期到成人)。

镜我是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米德认为,我们所隶属得社会群体是我们观察自己得一面镜子。个体的自我概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认为他人是如何“看”自己的。

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系与认识自己的方式。

自我概念的功能:①保持个体内在一致性(个体行为的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关键是个体怎样认识自己)②解释经验(自我概念不同,相同经验有不同的解释)③决定期待(自我概念不同,期待不同)

自我又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知,包括对自己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及社会角色的认知。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自我对个体的行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因为它是个体自我知觉的体系与认识自己的方式。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

[展开全文]
席丽媛 · 2021-10-12 · 第二章 自我、身份与自尊 0

“性”是个生物学概念,表示男女在生物学方面的差异。“性别”表示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

个体在角色扮演中产生矛盾、障碍,甚至遭遇失败,主要有四种:角色冲突、角色不清、角色中断及角色失败,而角色选择是个体按照别人的期望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与塑造自己,不是一种角色失败。最严重的角色失调是角色失败,角色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的角色。如官员渎职下台。

角色期待是指社会公众对其行为方式的要求与期望。如果个体偏离角色期待可能会导致他人的异议或反对。

企业家追求利润,属于功利型的社会角色。

角色失败是最严重的角色失调,承担者不得不退出舞台,放弃原有角色。

角色内冲突是指同一角色的内心冲突。它往往是由于人们对某个角色的期望与要求不一致所产生的角色冲突形式。例如,有些工人希望厂长能提高他们的工资、奖金,改善他们的住宿条件等,同时又期望厂长能减少他们的劳动时间,变通严格的厂规厂纪等。

获得方式:先赋角色(先天因素基础上)和成就角色(个体努力获得的角色)行为规范化程度:规定型(规范化程度较高)与开放型(规范化程度低)功能:功利型角色(追求实际利益)和表现型角色(表现社会秩序、制度、价值观念、道德风尚为目的)心理状态:自觉角色(明确的意识)和不自觉角色(未意识,以习惯的方式行动)

最严重的角色失调是角色失败。角色失调有四种形式:①角色冲突(角色间冲突作为儿子和丈夫的角色的冲突+角色内冲突学生期待老师素质教育,家长期待老师提高分数)②角色不清(不知道这个角色要干什么)③角色中断(经理辞职)④角色失败(官员渎职下台

[展开全文]
席丽媛 · 2021-10-12 · 第二章 社会角色 0

个体社会化的主要载体:家庭、学校、大众传媒、参照群体。个体的态度、行为与自我评价提供比较或参照标准的群体。意识不属于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是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是以语言社会化为前提的。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与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的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人或人群,被称为重要他人。

 

[展开全文]
席丽媛 · 2021-10-12 · 第二章 社会化 0

社会学习论试图通过学习机制来解释人们社会行为的形成和变化。社会学习论吸收了行为主义的主要理论假设,认为先前的学习对现在的行为有决定作用。班杜拉和沃尔特斯提出了社会学习论。

根据霍兰德的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和确立期。

麦独孤用本能来解释行为,然后举出12种本能,如觅食、母爱、逃避、好奇、合群、争斗、性驱力、创造、服从、获取、支配、排斥等。

荣格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在意识的三层次理论中,荣格认为由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三个层面构成了人的整个精神世界。意识处于最外层,以自我为中心,主要功能是适应环境,中间层是个人潜意识,最深层是集体潜意识。

经验描述阶段特点是,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心理学研究的最终目的仍然在于说明,预测和控制行为,故仍属于行为主义的范畴。但是社会行为理论注重探索认知在行为中的调节作用,突破了传统行为主义的局限,成为新行为主义的代表理论。

荣格突出心理结构的整体性,提出“集体潜意识”等概念。他也认为人格结构由三个层次组成:意识(自我)、个人潜意识(情结)和集体潜意识(原型)。

G·奥尔波特认为,社会心理学试图了解和解释个体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怎样受他人的现实的、想象的和隐含的存在所影响。

[展开全文]
席丽媛 · 2021-10-12 · 第二章 社心简史 0

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人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勒温提出一个著名的公式B(行为)=f(P个体,E情境)。

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和反应系统。

荣格认为许多现代人都患有“神经官能症”,神经官能症的解除并不是心理治疗的目的,而是整合情结和释放与更改心理能量时,人格得到发展的一种副产品。心理治疗的目的应该是发展病人的创造性潜力及完整的人格,而不是治疗症状。

此时此刻是存在主义的概念,自我实现是人本主义的概念。替代学习和自我奖赏或批判都是社会学习理论的概念。

[展开全文]
席丽媛 · 2021-10-12 · 第二章 社心概述 0

希波克拉底就观察到了人的心理活动的这种现象。他根据自己的观察将人划分为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四种体质类型。五百年后,罗马医生盖伦才在希波克拉底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提出了气质这一概念。

希波克拉底提出,人体内有四种液体,即黄胆汁、血液、黏液和黑胆汁,每一种液体都和一种体质类型相对应。黄胆汁对应于胆汁质,血液对应于多血质,黏液对应于黏液质,黑胆汁对应于抑郁质。一个人身上哪种液体占的比例比较大,他就具有和这种液体相对应的那种体质类型。

奥尔波特将人格特质中的个人特质分为三类: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

[展开全文]
席丽媛 · 2021-10-12 · 第一章 能力和人格 0

随波逐流、易受暗示的人,其意志品质缺乏(自觉性 )。

自觉性是和目标感有关,能够达到目标的做,偏离目标的事情不做,有目标感的人,不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动摇。自制性是自我管理和控制。

确立目的是意志行动的前提,但在确立目的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动机的冲突,因为行为的背后都有其原因,都有预想达到的目的。而人想要达到的目的有时并不是一个,而是多个。这些动机之间往往又会有矛盾和冲突。

意志的坚韧性是指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永不退缩的品质,这种品质就是人们常说的毅力或顽强性。虎头蛇尾就是意志缺乏坚韧性的体现。

意志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意志行动的过程包括对行动目的的确立和对行动计划的制定,在执行决定阶段,既要坚定的执行既定的计划,又要克服那些妨碍达到既定目标的动机和行动。BD选项是需要意志努力才能做到的。

两个都想要,不知道选哪个好,双驱。

想苗条(驱),不想承受节食的痛苦(避)。

[展开全文]
席丽媛 · 2021-10-12 · 第一章 意志 0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叫表情。表情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

说的是心境,心境是微弱而持久的情感体验。

心境具有弥散性、微弱而持久。

情绪和情感在每一维度上的变化,都具有两极对立的特性。也就是说,每一种情绪和情感的变化都存在着两种对立的状态,这就是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例如,有喜悦就有悲伤,有爱就有恨,有紧张就有轻松,有激动就有平静,它们都构成了情绪和情感对立的两极。

应激是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按情绪的状态,也就是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把情绪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情绪能传递信息,沟通思想,这说明情绪具有( 信号功能)。信号功能是交流沟通的。

悲伤的人,见到了这件事情就会觉得悲伤,但是一个乐观的人见到同样的事情反而觉得高兴。比如早上上班下雨了,悲伤的人想到下雨很可能迟到,乐观的人想到我正好可以赏雨。觉得悲伤或者高兴是受人心情影响的。

激情定义: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

[展开全文]
席丽媛 · 2021-10-12 · 第一章 情绪和情感 0

内在动机有持续的推动作用。

动机是激发个体朝向一定目标,并维持这个活动的动力。有需要,就会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动机就产生了。需要可以来自机体内外。来自机体内部的是内驱力,个体为恢复机体内部平衡。来自外部的是诱因,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

由生理需要引起的,推动个体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称内驱力。

兴趣的品质有四种:①倾向性(对什么感兴趣)②广阔性(有多少种兴趣)③持久性(兴趣的稳定程度)④效能(兴趣能不能产生推动人活动的力量)

[展开全文]
席丽媛 · 2021-10-12 · 第一章 动机 0

最高层次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的最大潜能,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是一种创造和自我价值得到体现的需要。

需要的分类:从需要到角度,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社会需要是反映社会要求而产生的需要,如求知、成就、交往等的需要。又叫获得性需要,是人所特有的,通过学习得来的。

性的需要属于生理需要,其他则属于心理需要。

马斯洛认为,可以把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层次是一个由低到高逐级形成并逐级得以满足的。马斯洛认为,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的满足,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

人和动物的自然需要有本质的区别。自然需要是由生理的不平衡引起的原因,交往的需要属于获得性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之间有密切的关系

 

[展开全文]
席丽媛 · 2021-10-12 · 第一章 需要 0

分心是注意被无关对象所吸引去。

注意只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一个特点,是心理过程的一种状态

简单的任务下,注意广度大约是7±2.即5—9个项目。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和注意的分散区分一下,注意的转移是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的分散则不需要。

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叫注意分配。

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叫注意分配。注意分配的条件:1、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活动是非常熟练的,甚至已经达到自动化的程度。2、所从事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3、两种活动如果是在同一感觉器官,用同一种心理操作来完成的话,很难做到注意分配。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就能维持。强度大的、对比鲜明的、突然出现的、变化运动的、新颖的刺激,自己感兴趣的、觉得有价值的刺激容易引起无意注意。

[展开全文]
席丽媛 · 2021-10-12 · 第一章 注意 0

授课教师

心理咨询师 大咖讲师

课程特色

视频(66)
PPT(21)
下载资料(20)
作业(56)

最新学员

学员动态